芋頭是客家地區(qū)的土產之一,各地都有種植。其品種雖多,但大體可分三類:餅芋、檳榔芋和雞爪芋。
種是以產芋仔為主的餅芋。一棵餅芋,挖出來的芋仔十多個。這種芋肉質黏滑,閩西、贛南山區(qū)種植較多。
第二種是以產芋頭為主的檳榔芋,因其肉質有紫色花紋,像檳榔一樣而得名。這種芋頭莖粗大,大的有二三斤一個,含淀粉多,煮熟時,香味四溢,入口松軟粉香,故又稱香芋。用檳榔芋做成咸芋頭糍,特別香滑;把它切成厚片,加油稍微炒之,拌以五花豬肉制成香芋扣肉,肥而不膩,色味俱佳。用檳榔芋煲糖水,又甜又香,還帶些許奶味。
第三種是雞爪芋。雞爪芋,顧名思義,其形似雞爪。雞爪芋又稱番芋、魔芋,屬多年生宿根植物,它莖根碩大,旁邊多長有小莖根,一個芋頭,周圍有彎長的芋仔,一般重量有二至四斤。雞爪芋是生長期較長的作物,農歷正月,農戶便把雞爪仔種下田里,年底才收獲。新鮮雞爪芋應節(jié)時大約賣兩個月左右,如果量大未賣出的話,大多用來切片曬干,每五斤新鮮雞爪芋可曬成一斤雞爪芋干銷售,并且方便攜帶。雞爪芋雖其貌不揚,但對健身治病,效果很好,當?shù)胤Q之為本地人參。
新鮮的雞爪芋固然好吃,而曬干的雞爪芋也很可口。雞爪芋干多用于煲湯,因為其他制作方法未能更好地突顯出雞爪芋的特性,這是客家人多年來總結的經驗。用雞爪芋干煲湯更是大熱天時解暑的上上之選,講到湯水,客家人可謂無湯不歡,而一道夠火候、用料足的湯水更加令人趨之若鶩。如雞爪芋干煲龍骨鳳爪,便是不錯的選擇。龍骨一斤,雞爪芋干四兩,新鮮鳳爪四對,蜜棗兩粒,水量根據(jù)飲用人數(shù)而定,猛火煲滾后,撇去浮沫,轉為慢火煲三個小時,即可調味飲用。此湯湯味濃香,正是消暑的好湯料,圍桌而品,樂也融融! 雞爪芋燉生魚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,并具有清熱解毒,去風下胃火之功效,藥用價值高。
客家人過中秋節(jié),普遍用芋頭制成各種糕點。有用芋頭切成小方塊,拌上糯米粉,上面鋪上用瘦肉、臘香腸、蝦米等炒成的配料,蒸成咸芋頭糍;有用芋頭刨成小絲,加入少許姜絲,用紅糖水揣搓均勻,做成甜芋頭糍;有用芋頭刨成小絲,或用石磨磨成芋泥,加上糯米粉拌勻做皮,用瘦肉、鮮蝦米、冬菇、花生米等炒成餡制成芋頭包;節(jié)前幾天挑選一些橢圓形的、完好的芋仔,刮毛放在陽光下曬成糟芋仔,到中秋節(jié)那天煮熟。吃時蘸上一些白糖,又甜又香,別有一番風味。
農歷八月十四這,客家人紛紛回到家里,晚上制作芋頭包、芋頭糍。次日上午,將制好的芋頭包、芋頭糍、糟芋仔和先前已準備好的月餅和柚子等一起拿來拜神,中秋晚上到第二天日出之時,各家各戶都把賞月用品陳設在露天的地方,一邊賞月一邊吃,一家團聚,其樂融融。
過去,客家地區(qū)糧食生產水平低,收獲的稻谷早稻吃到中元節(jié),二季稻吃到冬至節(jié)。不少農家主要靠芋頭充饑,所謂薯芋半年糧,煮飯多是薯芋六成米四成。改革開放后,客家地區(qū)糧食生產水平提高,稻谷自給有余,尤其是近幾年,農戶余糧增多,芋頭已經不用來代充主糧了,但逢年過節(jié),用作制作糕點和菜肴,還是少不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