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吉涼茶由廣東鶴山人王澤邦(小名阿吉)于清朝道光八年(1828年)創(chuàng)立的。當時嶺南地區(qū)陰霾霧靄,夏日流火,風寒濕熱,燥火邪虐。王澤邦得一位道長的真?zhèn)鳎瑒?chuàng)制一種藥茶,為普通百姓日常熱解毒之用。很多人飲用后立見其效,阿吉涼茶很快就名聲遠播。
后來欽差大臣林則徐微服入粵查煙,親身體驗過阿吉涼茶的奇妙后,派人送來了一個刻有“王老吉”三個金字的大銅贈于王澤邦。從此,王澤邦以王老吉為號,首創(chuàng)涼茶鋪,兼賣王老吉生藥茶包《見廣州西關(guān)故仔》),并且流傳到海外。
產(chǎn)品名稱:王老吉涼茶植物飲料
產(chǎn)品規(guī)格:310ml×24罐
產(chǎn)品配方:蛋花、菊花、金銀花、甘草、夏枯草、仙草、布渣葉
蛋花:
【學名】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
【別名】雞蛋花、緬梔子、印度素馨、鹿角樹、番仔花、番花、蛋黃花 、大季花
【科屬】夾竹桃科雞蛋花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小枝肥厚多肉。葉大,厚紙質(zhì),多聚生于枝頂,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,涼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,利濕,止咳。用于預(yù)防中暑,腸炎,細菌性痢疾,消化不良,小兒疳積,傳染性肝炎,支氣管炎。
菊花:
【學名】Dendranthema morifolium
【別名】壽客、金英、黃華、秋菊、陶菊、藝菊
【科屬】菊目菊科菊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株高20-200cm,通常30-90cm.莖色嫩綠或褐色,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,基部半木質(zhì)化。單葉互生,卵圓至長圓形,邊緣有缺刻和鋸齒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一朵或數(shù)朵簇生。舌狀花為雌花,筒狀花為兩性花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、苦、甘。歸肺、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散風清熱,平肝明目。用于風熱感冒,頭痛眩暈,目赤腫痛,眼目昏花
金銀花:
【學名】Lonicera Japonica
【別名】忍冬、金銀藤、銀藤、二色花藤、二寶藤、右轉(zhuǎn)藤、子風藤、鴛鴦藤
【科屬】忍冬科忍冬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。呈棒狀,上粗下細,略彎曲,長2~3cm,上部直徑3mm,下部直徑1.5mm,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,密被短柔毛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,微苦,辛,寒。歸肺,胃,心,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,涼散風熱。用于癰腫療瘡,喉痹,丹毒,熱毒血痢,風熱感冒,溫病發(fā)熱。
甘草:
【學名】Radix Glycyrrhizae
【別名】甜草根、紅甘草、粉甘草
【科屬】蝶形花亞科甘草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直立屬,葉互生,奇數(shù)現(xiàn)狀復(fù)葉,小葉7~17枚,橢圓形卵狀,總狀花序腋生,淡紫紅色,蝶形花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,平。入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補脾益氣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(diào)和諸藥。用于脾胃虛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氣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攣急疼痛,癰腫瘡毒,緩解藥物毒性、烈性。
夏枯草:
【學名】Spica Prunellae
【別名】麥穗夏枯草、鐵線夏枯草、鐵色草、乃東、燕面
【科屬】唇形科夏枯草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莖直立,常帶淡紫色,有細毛。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1.5-5厘米,寬1-2.5厘米,全緣或疏生鋸齒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、辛,寒。入肝、膽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1、清肝、散結(jié)、利尿;治瘟病、乳癰、目痛、黃疸、淋病、高血壓等癥;葉可代茶。
2、清肝明目:用于肝熱目赤腫痛,及肝陽上亢之頭痛、目眩(如高血壓?。膳淇喽〔?、野菊花。清熱散結(jié):用于乳腺炎、腮腺炎,可配柴胡、赤芍、浙貝母。
仙草:
【別名】仙人草、涼粉草
【科屬】唇形科仙草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莖初被疏柔毛和細剛毛,稍老脫凈。葉對生,具長2~15毫米的葉柄;葉片闊卵形至狹卵形,有時近圓形,長2~5.5厘米或過之,兩面被柔毛或僅下面脈上被毛,有時近無毛。
【功能主治】具有清暑,解熱利水的功能。主治中暑、熱毒、消渴、高血壓、腎臟病、糖尿病、關(guān)節(jié)肌肉疼痛、淋病等
布渣葉:
【學名】Microcos paniculata Linn
【別名】蓑衣子、破布葉、麻布葉、爛布渣、布包木、破布樹、薢寶葉、火布麻、山茶葉
【科屬】椴樹科破布葉屬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。樹皮灰黑色。葉互生,葉片常見穿孔,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圓形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稍偏斜,兩面僅在脈上有疏毛,邊緣有疏細齒,基出脈3條,網(wǎng)脈在下面明顯凸起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淡、微酸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消滯,利濕退黃,化痰。主要用于感冒,中暑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濕熱食滯之脘腹痛,食少泄瀉,濕熱黃疸。